一场地缘政治的意外大戏,近日在新德里悄然落幕。剧情反转之快,令人始料未及。
菲律宾武装总参谋长布劳纳,在新德里高调喊话,直指中国为“共同的敌人”。
他更向印度发出正式邀请,希望两国能携手,共筑反华联盟。
这本是南海棋局上的一步险棋,却只换来了印度官方集体令人窒息的沉默。
这份沉默,不仅是对菲律宾热切邀约的直接回绝。
更像是一份意外的“死亡”宣告,宣告这个联盟在成形前便已胎死腹中。
要知道,就在布劳纳这番言论抛出前,印度向菲律宾交付了“布拉莫斯”超音速巡航导弹。
双方还在商谈“阿卡什”防空系统的军售,军事合作看似正渐入佳境。
近期,三艘印度海军舰艇也访问了马尼拉,这是今年内的第二次。
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还计划于8月4日至8日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。
议程重点,赫然写着加强防务与海上安全合作。一个看似即将成形的“南海反华阵线”,为何会突然崩塌?答案,也许并不在南海。
菲律宾急眼了
小马科斯政府为何如此急切地要拉印度下水,构建一个反华阵线?这并非仅仅是南海问题那么简单。
深层原因,其实是菲律宾国内正在上演的一场政治风暴。
逮捕前总统杜特尔特的行动,就像一颗深水炸弹。
瞬间引爆了两大政治家族的尖锐矛盾,使得菲律宾政局动荡不安。
紧随其后的是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抗议。
甚至连杜特尔特的大本营达沃市,都传出了“独立公投”的呼声。
国内的火药味如此浓重,小马科斯政府正焦头烂额。
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外部焦点,来转移民众对内部危机的注意力。
这种“对外找事”以期“对内消灾”的策略,在政治圈里并不少见。
马科斯政府对美军大开绿灯,允许其扩大在菲律宾的军事存在,开放多达九个军事基地。
此外,还引入美国“堤丰”中程导弹系统,并计划在即将到来的“肩并肩”联合军演中展示。
这些军事上的激进举动,除了对中国进行挑衅外,更像是一场对内展示强硬。
意图巩固其岌岌可危权力的表演。
因此,菲律宾向印度发出的联盟邀请,与其说是深思熟虑的战略。
不如说是其在危机下的一次“豪赌”。这种急切,让菲律宾在任何潜在的谈判桌上,从一开始就处于劣势。
印度的如意算盘
印度的这份沉默,绝非其对中国崛起和地区影响力毫无焦虑。
但莫迪政府此时,有比地缘政治对抗更迫切、更现实的麻烦。那便是实打实的经济账单。
决定印度对菲律宾邀约态度的,并非遥远南海的“共同敌人”。
而是华盛顿方面,那把高悬的“关税子弹”。
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威胁,要对印度的钢铁、铝、汽车产品加征高达25%的关税。
同时,印度还可能因购买俄罗斯石油,面临美国的二级制裁风险。
美国作为印度最大的出口市场,这一连串的经济重压,可谓是精准且致命,直击印度经济的命脉。
面对这种强大的经济压力,印度高层不得不进行深刻反思。
印度曾雄心勃勃地推行“印度制造”取代“中国制造”的计划。
试图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一席之地。
然而,印度官员也曾坦诚承认,这个计划已经失败。
这表明印度高层对自身的经济实力,以及与中国之间的巨大经济差距,有了更为务实的认知。
面对来自美国的巨大经济压迫,印度最终选择了更为务实的战略转向。
近期,印度高级代表团主动访华,与中方就边境问题达成了共识。
莫迪政府也明确表达了希望与中国关系正常化、加强经贸合作的意愿。
甚至开始放宽对华贸易和投资限制,以此来对冲美国的关税风险。
这清晰表明,印度已经选择了“联中抗美”的经济策略。
而非“联菲抗中”的地缘政治策略。
对印度而言,菲律宾递来的“反华橄榄枝”显得分量太轻。
它远不足以抵消来自美国关税大棒的沉重打击。经济现实主义,最终压倒了地缘政治的幻想。
特朗普的拆台艺术
在这场意外的联盟流产中,美国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。
它在无意间,成为了这场戏的“拆台者”。
特朗普政府推行的“美国优先”政策,不仅未能有效巩固其盟友体系。
反而亲手“背刺”了其潜在的战略伙伴。
回溯特朗普总统对小马科斯访美的表态,他对于中菲两国改善关系表现出“无所谓”的态度。
这无疑给菲律宾泼了一盆冷水。
浇灭了菲律宾期待美国强力介入、力挺其南海主张的幻想。
美国的这种模糊和冷淡,让菲律宾清晰地认识到,其对美方的依赖并非万无一失。
而对印度施加的25%关税威胁,以及可能因购买俄油而施加的二级制裁。
更是直接将一个本可能被拉入反华阵营的战略伙伴。
硬生生推向了竞争对手中国寻求合作的方向。
“美国优先”政策的本质决定了,在特朗普眼中,所谓的盟友和伙伴。
都不过是其全球棋盘上的棋子。
这种高度的不可预测性,以及仅仅以自身直接经济利益为考量的特性。
迫使各国不得不重新评估“一边倒”战略所带来的风险,并寻求更多元的平衡策略。
菲律宾与印度潜在联盟的流产,美国既是其背后的大背景,也是直接的推动者。
它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,仅仅依靠它来制衡某个大国,最终的代价可能高昂且毫无保障。
笔者以为
菲律宾试图构建南海联盟的计划,最终只落得一场无人喝彩的独角戏。
这场政治大戏的落幕,清晰地揭示了印度的战略选择:在虚幻的地缘政治承诺与赤裸裸的经济利益之间。
印度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。
这并非孤立的事件。它折射出在当前多极化的国际格局里。
经济的相互依存和国家利益的务实计算,正日益成为决定国际关系走向的“硬通货”。
对于菲律宾而言,其真正的危机或许并非来自外部的“威胁”。
而是将国家命运,牢牢捆绑在不可靠盟友战车上的战略幼稚。
而对于所有在大国博弈中寻求自身位置的国家来说,印度的这次转向,提供了一个深刻启示:
看清谁是真正的朋友也许很难,但看清谁的账单必须支付,却容易得多。
股票杠杆开户平台,股票配资专业网,好股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